常用中医药方

已收录 8019 个药方

木香诃黎勒丸

【来源】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四。
【组成】木香(半生半炒)30克诃黎勒(煨,去棱)22.5克白术30克桂(去粗皮)芜荑(炒)各45克附子(炮裂,去皮、脐)厚朴(去粗皮,生姜汁炙焦)各60克高良姜(炒)肉豆蔻(去壳)各30克甘草(炙,锉)15克干姜(炮)7.5克
【用法】上十一味,捣罗为末,用陈曲末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30丸,煨生姜汤下。
【功用】温中理气,健脾止泻。
【主治】洞泄,大肠切痛,肠鸣食不化。

柿蒂汤

【来源】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九。
【组成】柿蒂黄柏黄连生地侧柏叶丹皮白芍木通茯苓泽泻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【主治】血淋。血色鲜红,脉数有力,属心与小肠实热者。

寿胎丸

【来源】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上册。
【组成】菟丝子120克(炒炖)桑寄生60克川续断60克真阿胶60克
【用法】上药将前三味轧细,水化阿胶和为丸,每丸重0.3克。每服20丸,开水送下,日服二次。
【功用】补肾,安胎。
【主治】肾虚滑胎,及妊娠下血,胎动不安,胎萎不长者。
【加减】气虚者,加人参60克;大气陷者,加生黄耆90克;食少者,加炒白术60克;有寒者,加炒补骨脂60克;有热者,加生地60克。
【方论】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,肾旺自能荫胎;桑寄生、续断补肝肾,固冲任,使胎气强壮;阿胶滋养阴血,使冲任血旺,则胎气自固。四药相配,共奏补肾安胎之功。

内消退管丸

【来源】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
【组成】蜂房1个(带子者,煅存性)刺猬皮1个(重150克者,煅存性)血竭60克象牙(醋炒,为末)15克僵蚕蝉蜕木香火消乳香没药各9克
【用法】上药研末,用黄蜡240克,熬黑取起,待温入药,搅匀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9克,酒送下,一日三次,连服七日,以后每日一次。半月后,毒将尽,肉长管出,渐渐剪去。外用生肌散。
【功用】退管收口。
【主治】疮毒成漏。

辰字探吐方

【来源】《喉痧症治概要》。
【组成】真胆矾9克
【用法】冬月用青鱼胆拌,阴干,研极细末,水调送下。
【功用】豁痰催吐。
【主治】喉肿、乳蛾。

碧玉锭子

【来源】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二。
【组成】铜绿9克轻粉砒霜(煅)白矾(煅)硇砂(生)各3克胆矾雄黄朱砂各1.5克乳香没药各7.5克麝香冰片各少许
【用法】上药各研极细粉,和匀,打稠糊做成豆大扁形锭子;或作药线,阴干。先用药点破疮口,将药锭用膏药贴敷患处,以将腐肉祛尽、好肉生满为度。
【主治】瘰疬,恶疮。